close

英語教科書乎?英語測驗書乎?

◎蘇復興

  

前言 

新版的國中英語教科書剛問世不久,所引發的疑慮委實不少,所掀起的爭議也不遑多讓。再加上幾個月前教科書價格的風波及學力檢測制度的紛擾,更令父母家長及社會大眾質疑此一暫行版推出的時機及必要性。曾有任教國中英語的朋友向筆者反映新版教科書內容失之艱澀,令教學者和學習者同樣引以為苦。有一位女教師則向筆者抱怨單元內容太難,即便學校挑選了最簡易的版本,仍有大批學生在成績考查時慘遭滑鐵盧;她現在被迫每天進行補救教學,但學生仍是「生死未卜」。另一位教師則嫌棄新版課本結構鬆散,組織不佳,和舊版循序漸進,層次井然的特性相較,讓她感覺「新不如舊」。

 

 

改革制式英語教育的象徵 

筆者實際上拜讀過幾種新版教科書,發現其內容大致還算詳盡充實,體裁和型式也都完整齊備,堪稱是爭奇鬥艷、五花八門,不免訝異何以許多人會心生排斥,視之為多此一舉。新版本的推出反映了國人改革傳統制式英語教育的職志,也代表政府履踐「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的決心,其宗旨在於「奠定國人英語溝通基礎,涵泳國際觀,以期未來能增進國人對國際事務之處理能力,增強國家競爭力。」面對這類以溝通能力為標榜的新制教科書時,社會大眾照道理應該舞之蹈之,笑臉相迎才是。然而儘管國人深感英語溝通能力的提昇甚為迫切,並且對於傳統英語教育的弊病也迭有怨言,但在面對這類新制教科書時,民情輿論的反應竟是如此冷淡。這或許是當初矢志推動英語教改,信心不移的袞袞諸君始料未及的吧!

 

拋開父母家長及一般社會大眾的觀感不談,何以國中英語教師對於新制的教科書也普遍「不懷好意」呢?筆者曾私下詢問幾名當事人的觀點,發現身歷其境的教師在教學上普遍患有「適應不良症」,而造成他們不適的主因,當然是源自於學生對於學習英語的排斥性情緒,嚴重一點的甚且罹患了「英語厭食症」。平心而論,師生這種心理上的疙瘩和教科書的巨大變動難逃干係。

 

 

新版內容超過學生負擔 

從溝通式語言教學(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的理念來看,各類新版教科書遵循課程綱要的規範,強調營造自然、愉快的語言學習環境,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基本溝通能力,用意其實無可厚非。但是對於經驗未深,甫脫離兒童期不久的國一學生而言,這樣的學習內容卻顯得困難重重,甚至於高不可攀。我們只要對坊間盛行的各類版本進行「學習任務分析」(learning task analysis),從三個面向來權衡其利弊得失,便可以知其梗概。

這三個面向分別是(一)學生有待學習之概念的複雜程度、(二)學生所持有的先備知識的多寡、(三)呈現這些概念的先後順序。根據筆者的觀察,不少版本在面對學習任務之複雜性的層級(hierarchy of complexity)時,其處理方式真可說是不分青紅皂白;至於學習元素的優先順序及難度的拿捏也是不加考究。舉例來說,筆者赫然發現不同版本所陳列的單字表相差十分懸殊,有些僅在一個單元中陳列十五至二十個生字或詞組,有些則數量多達四十餘個之譜。而這些有待學生征服的目標字彙或詞組當中,卻不乏概念複雜的抽象字。這樣漫無節制的陳列新字新詞,除了嚇退一批純真的學子之外,也和英語課程綱要中所述「為了維持學生之學習動機且不增加學習負擔,教材之份量及難易度宜適中,學生之學習興趣與吸收能力勝於教學進度之考量」的理想悖道而馳。

 

 

國中小教學目標迥然不同 

國中、小教科書難易程度的不同造成了英語課程銜接上的困難,而學習環境及教師之教法的「丕變」,則導致了學生在目標語言的習得上適應失調。對於稚氣未脫的國一學生而言,他們先前已經在「快樂學英語」的環境中浸泡多時,對於鬆散隨興的教法早已習以為常。然而進入國中之後不久,他們馬上面臨「激戰」,必須廁身口語訓練之列,並旁及讀寫技能的精進,難免會格格不入。再者,當前的國小學童其英語程度呈現高度異質化的現象;口語便捷、讀寫流利者固然有之,不識字母、魚魯豕亥者亦不乏其人。這種語言技能上的懸殊差異伴隨著孩童的身影進入國中校園,形成英語教育上一個奇特的景觀。國中、小英語訓練方式的差距使得這兩個階段的斷層現象形同雪上加霜,若筆者推測無誤,這種弊象勢必還會持續一段時日。

 

這種「失聯」現象確實是一項棘手的問題,而解決問題的方法似乎也只能將計就計,畢竟國小學童英語能力嚴重異質化的現狀在短時間之內必然難以袪除。筆者主張國中、小英語教師應該試圖建立伙伴關係,同一學區乃至同一縣市的教師不妨共同參加研習、師訓活動,以便強化彼此之間的聯繫與交流,使任何一方都能夠對於共同的教學對象充分瞭解其起點行為(entry behavior)。而教師也不妨試著建立個別學生的英語學習檔案,記錄其目標語言學習的諸多面向與成效,以做為後續之一貫性教學的參考點。至於各國中也可以試行對入學新生施行安置性測驗(placement test,即分級測驗),以便對於學生的起點程度能夠診斷正確,進而做為日後教師從事課堂教學或補救活動的依據。上述建議不失為可行之道,但必須教師本身時間、心力能夠負荷才行。

 

教科書缺乏研發基礎 

目前國內中、小學英語教科書編製的缺點之一,在於缺乏研究發展的基礎。想要貫徹課程綱領所訂定的教育目標,必須借助於優良的教科書,提供學習資源,激發學習動機;而優質教科書的產生,又非仰賴研發團隊不可,因為任何一套優良教科書的出版問世,絕對是漫長的研發工作之後的智慧結晶(brain child)。有人把課程的發展比喻作系統工程,依序可以區分為上、中、下游的分段作業。在這個系統裡,課程的規畫和設計、總綱和各科課程標準的訂定居於前導的地位,是上游的工作;教科書的編輯和審定是中游的工作,至於教師透過實際教學來落實目標,乃是完成課程發展的下游工作[1]

 

筆者曾擔任若干知名國外出版社的諮詢工作,審閱其編定的英語教材,深感這類名見經傳的智識性工程誠屬浩大,非得有「財大氣不粗」的企業家在背後撐腰不可。國內出版業界或許由於市場胃納窄小,或許由於業主急於推出現貨,搶攻市場,英語教科書的研發工作似乎只是聊備一格。最明顯的事例之一是泰半的審定本內容失之雷同,使用者普遍譏為大同小異。

 

 

參考書背道而馳 

 

另一項問題則是各家出版社儘管在教科書的編定上試圖別出心裁,獨樹一幟,以期符合溝通式語言教學的宗旨,但是其出版的參考書內容卻率由舊章,淪落為不折不扣的練習簿(drill book)。出版商一方面在教科書的編輯上遵循課程綱要的規定,盡情標榜溝通能力之培養,聲明其版本注重多元教材與活動練習,旨在擴大學生的語言接觸面;另一方面則在參考書的編輯上反其道而行,既顧及文法知識的灌輸,又顧及語言結構的演練。書商對於教科書的「先進」作法有模有樣,其目的乃是為了通過審查制度的關卡;至於不在審查之列的測驗卷及參考書,則一切唯考試是問,唯學力測驗馬首是瞻。最明顯的事例是以選擇題來考辨音測驗者有之,以音調圖來考發音知識者有之,以填充題來考字彙能力者有之(甚至有六個字的句子中出現兩個空格的情事發生)。這樣一味加深加廣的作法非但沒有讓學習者充份施展創意,以達到有意義的練習,反而把原本完整而有意義的語言單位切割成孤立、碎裂的組成成份,等於是棄溝通能力於不顧。出版業者這種「教科書是一套,參考書又是一套」的做法形同是便宜行事,是重新墮入了二、三十年前文法翻譯法的窠臼。

 

教師自編教材不易 

強化教師自編、改編教材的能力也是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實施重點之一。依照教育部的規劃,教師必須積極提升專業能力,能夠依據自己及學生的需要來編製學校本位課程,而非徒以運用現成教材為能事。然而隨著九年一貫課程的頒布與教科書開放政策的推行,教師自編教材的目標恐怕是窒礙難行。以當前國中、小校園的生態,想要在教師現有的教學負擔之外還要強求他們「沉浸醲郁,含英咀華」,致力於教科書或教材的編寫,其實並不容易。至於若干地處偏遠的學校連聘任合格的英語教師都已經有所困難,遑論其他。全國教師會最近表示將推動教師自編教材一事,由數十位好手編選國中、小的九年一貫教材、評量、及學習手冊等,這個方式似乎是較為可行。但筆者仍然要再三強調,英語教科書的編撰須要有堅實的研發成果以為奧援。在統編本大行其道的年代裡,國立編譯館對於此一工作其實是用力甚深,功不可沒。民國八十五年起,政府陸續開放國中、小教科書市場後,統編本已經成為過去式。儘管時過境遷,但是研發工作攸關教科書的永續經營,仍不容偏廢。

拋開上述的瑕疵不論,英語教科書市場的開放賦予各校自行選擇教材的權利,而教材評選制度也比起以往由編譯館製定統編本,各校只能照單全收的作風更吻合時代潮流。畢竟英語科的教學一如其它領域各科的教學,教材內容殊異,學生程度參差,教師的教法又巧妙不同,因此授權學校因地制宜,再責成教學者共商大計,便容易達到集思廣益的效率。況且所謂的「教師自主權」(teacher autonomy)理應包括教科書選擇權在內,似乎也是天經地義的道理。課程綱要賦予教師專業自主權來進行教材挑選;縱然各界對於教科書的行銷方式仍有所懷疑,但是筆者相信假以時日各校必能恪遵公平公正的選書原則。

 

升學主義難以破除

國中英語教科書的翻新意味著教育部有意另起爐灶,認定溝通能力的培養必須藉由多方面的語言接觸及實地應用來促成,而非一味地任由老師單向灌輸文法結構等知識。從另一個層面來看,新版教科書的編定當然也必須符合英語科課程標準所定的目標,而英語科課程綱要的訂定又受制於時空背景的限制,因此這其實象徵著一個巨大的變動。面對這樣的變革,許多教師及家長出現了游移不定的態度;有些是且戰且走,有些則是不表耐煩,流露出「復古的傾向」,堪稱是耐人尋味。至於筆者,則又是另一番心情。原本期待新版教科書的問世可以注入活水,為制式的國中英語教育提供一個改革的契機,或者至少減少師生對於教科書的依賴,匡正他們「教學等同於教書」的想法。但如今看來,筆者的期待是註定要落空了。學力測驗龐大的宰制力量使得父母家長及社會大眾無人敢掉以輕心,教師也只能被迫繼續沿採「以教科書為中心」的教學策略。

 

結語

理論上我們當然不宜把教科書視作課程的全部,或是唯一的教材,否則便會窄化了教材的範圍,扭曲了學習的目標。至於參考書的使用,也應該是不得已而為之,不宜反客為主。但是在社會大眾對英語教科書的功用抱定錯誤的認知,而且又受到升學主義的誤導之下,我們卻很難改變那種「以參考書為中心,以升學考試為本位」的制式教育。英語教科書乎?英語測驗書乎?當大多數的父母家長警覺到學力測驗才是一切教育改革的最終「歸宿」,而教科書只是九年一貫英語課程的「應景之物」,當學生普遍認定學測上的成敗才是判別英雄與狗熊的最終標準時,教師及學生如何能夠輕鬆自若,如何能夠不把參考書奉為圖生維存的「葵花寶典」,不把教科書貶抑為形同虛設?儘管國小階段口口聲聲強調「生活化、實用化、及趣味化」的教學,而且似乎煞有其事,但是學生一踏入國中校門,溝通能力靠邊擺,應試教學往前站,一切又「反璞歸真」,回復到實行九年一貫課程以前的真實世界;一切的教科書編定、審查制度都只是虛晃一招。英語教科書乎?英語測驗書乎?對於這種教科書(textbook)和測驗書(testbook)主客易位的模糊狀態,筆者感到莫名所以,一直很不習慣;至於讀者們怎麼看待,筆者就不得而知了。

 

 

  

 

 

作者簡介

美國德州大學哲學博士

現擔任國立嘉義大學外國語言學系教職

研究興趣為心理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arrow
arrow

    Caves Eli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